從2008年11月至今,美聯儲先后宣布了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,資產負債表膨脹至4.45萬億美元。
美聯儲實施QE的目的,是為了通過夠買長期債券,加大債券需求量,向市場中注入流動性,壓低長期利率;由于貸款利率也會因此被降低,則得以達到刺激經濟增長的目標。
盡管美聯儲所實施的多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至今依然飽受爭議,贊成者認為,QE起到了刺激經濟的作用,對美國經濟復蘇乃至世界經濟功不可沒,而反對者則認為,QE實際上通過巨量流動性掩蓋經濟的實質性問題,只是催生了新一輪的資產泡沫。
從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來,美國經濟確實出現了很多積極的變化。GDP增速由2008年第四季度最糟糕的-8.9%,恢復至上個季度的 3.6%,失業率由2010年初接近10%的水平下降至目前的5.9%,9月份新增就業人數24.8萬人。
而借助著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巨量流動性,美國股市早已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,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自2009年3月份的6626點至今已經上漲至17000點以上。
從去年年以來,美國資本市場迎來了金融危機后久違的牛市行情,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持續走高,紐約股市道瓊斯和標普指數連續多次創出歷史新高,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創下多年來新高。
同時,大規模的債券購買為美聯儲帶來了巨額的收益。根據法律,美聯儲要將部分收益上繳美國財政部,去年美聯儲共上繳了889億美元利潤,創下歷史記錄,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財政吃緊的燃眉之急。
但隨著美國經濟從危機中逐漸解脫并重新走上復蘇道路,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進入了新的階段。
早在去年2月份,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在國會作證時,關于QE退出的話題開始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被提出。
去年12月份,美聯儲宣布從今年1月份起,逐步削減每月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購債規模,標志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從非常態逐漸向常態化過度。
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過度曾一度引起外界的擔憂,因為擔心可能會造成市場的大幅波動,但至少從目前來看,美聯儲很好地完成了貨幣政策平穩轉換的任務。
在美聯儲宣布QE退出計劃的當天,紐約股市不跌反漲,這無疑歸功于美聯儲事先所做的一系列努力,包括不斷向市場釋放信號,通過前瞻指引等引導市場預期。
但同時,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風險仍不容忽視。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29日在紐約出席公開活動時便表示,目前貨幣政策正處在一個“未知”地帶,并稱其擔心當市場需要美聯儲加息時帶來的“真正壓力”。
目前,美國的經濟狀況依然存在眾多的不確定性,盡管從數據上看,就業狀況出現明顯好轉,但勞動力參與率下降、兼職工作人數增多等因素,則反映出就業市場變化的復雜性,同時,通脹水平依然低于聯儲2%的政策目標,顯示經濟未來增長依然存在乏力的隱憂。 |